福建泉州西街在哪里_福建泉州西街好玩吗
发布时间:22-03-01
浏览:1699
西街是泉州最早开发的街道和区域,早在宋朝,它就已经象征了泉州的繁荣,它还是泉州市区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区,保留着大量具有历史原貌的建筑。 一千多年来,这条古街区犹如一串耀眼的珍珠链,将泉州唐宋以来众多绚丽多彩的文物胜迹和古街古民居以及附于其间的名贤逸事、民间传说一一贯穿起来。
实用信息
地址:福建泉州市境内
门票:无
开放时间:全天
交通:泉州市内乘坐2路、27路、32路公交车到西街附近下车即可。
景区相关服务设施:西街位于泉州市区的中心,旅游服务设施都很齐全。
住宿:泉州的宾馆酒店住宿非常方便,几乎可以在任何街道商业区能找到,在这里推荐两家比较有特色的客栈。
时光栈
推荐理由:闽南特有的石头厝砌成的,坐落在东海新区泉州师范学院边柯厝村里。宁静田园的一个地方,骑自行车到海边只要五分钟,可以去蟳埔渔村买海鲜看古厝。如果不是着急赶路,这里能很好地感受质朴农家生活,在时光栈的后山是房东的小水库和小农场,可以去看摘水果,掏鸭蛋。
地址:泉州东海滨城柯厝村柯厝路138号
价位:床位 30元/人;单间 80元/间
交通:直接打车到泉州师范学院东海校区,到了大门口下车找辆摩托车就说到“时光栈”就可以了,从市中心过来的士费大概在20元内,摩托车3元。同时也有很多公交线路可以直接到达泉州师范学院:21路、1路、30路、8路、44路
旧馆驿
推荐理由:位于泉州开元寺所在的西街一条较为偏僻的巷子里,由传统的砖石四合院改造的小客栈,可以和熟知泉州掌故的年青客栈守夜人聊天,看连绵不断的红屋顶延伸到天际。只是客栈的格局比较狭小。
地址:泉州西街187号
价位:40元—120元不等
交通:新车站坐2路车开元寺站下,中心站40路车开元寺站下,从西街书店旁的小巷直入20米左转就是。若是找不到就拨打他们的电话,会有人去接。
经济实惠的宾馆推荐:
名称:泉州宝洲宾馆
简介:2003年开业。位于中心市区繁华地段--宝洲路西段。
地址:泉州市宝洲路宝洲宾馆
价格:标准间 198元/间
名称:泉州宏洋宾馆
简介:地处泉州市商业、娱乐中心地段泉秀路。中心客运站近在咫尺。
地址:泉州泉秀路193号(中心客运站斜对面)
价格:普通大床房 58元/间
旅游小贴士
奎霞巷拌面:在中山路,往奎霞巷方向走,30米左右,他们家的招牌是拌面和肉燕,做得很不错哟!
菜头酸:白萝卜腌制而成,酸甜可口,是泉州不容错过的开胃小点,中山路和金鱼巷路口那家最为正宗。旁边有家金鱼巷元宵圆,也值得推荐。
鸡腿怣:在中山路,顺着金鱼巷,往西一直走,200米左右,这家烧烤店开了十几年了,在泉州非常有名。
水门巷:补冬的时候,这边特别热闹。狗肉、羊肉、鹅肉、牛肉非常可口。巷口位置连着五六家,口味都差不多。(但希望大家尽量别去吃狗肉!)
远芳小笼包:虽然是小笼包店,但牛肉羹、水丸汤都不容错过。
群众牛肉小点:吃海蛎煎一定到要到这家店来,在中山南路店铺很小,到了水门巷公交站再走200多米就到了。
秉正石花膏四果汤:天后宫边上,从1913年三代人经营到现在,夏天过去吃去他们的石花膏、四果汤,爽就一个字!
正泉茂绿豆饼:南菜市七中旁边有家专门做的,酥皮清晰多层、入口即融、馅心冰甜。
羊公巷鸡排店:十几年了的老店,下午4点开门晚上10点关门,一块鸡排4块钱,味道不错。到了第二中心小学向羊公巷方向走,几步就能到。
景区相关资料
西街是泉州最早开发的街道和区域,早在宋朝,它就已经象征了泉州的繁荣,它还是泉州市区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区,保留着大量具有历史原貌的建筑。
一千多年来,这条古街区犹如一串耀眼的珍珠链,将泉州唐宋以来众多绚丽多彩的文物胜迹和古街古民居以及附于其间的名贤逸事、民间传说一一贯穿起来。除了开元寺、东西塔、城心塔,名人宅第、近现代洋楼外,还保留着大量风姿独特的古大厝,古色古香的木楼群,简直是一个活的建筑博物馆,既蕴含着古城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又诉说着古城革故鼎新的百年沧桑巨变。
五塔巷三十五号廖宅,二落五开间,保存完整。两侧榉头留有走廊,木窗为圆形结构,颇具特色;会通巷五十八号严宅,三落三开间,檐墙有砖雕壁图,有天井和双榉落三间张,面前堂建筑上砖下石,两侧砖壁各开设一个花漏窗,保存尚好。
泉州有17处一级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进入福建省首批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名录。根据泉州市城乡规划局的划分标准,泉州城市优秀近现代建筑是指1840~1950年之间,泉州传统营建体系转型时期建设的,在建筑类型、建筑风格、建筑材料工艺等方面,体现新旧交融及“中西合璧”的特征,呈现泉州历史地理文化因素独特的风貌。
走近优秀建筑,触摸城市历史。早报推出系列报道,关注泉州这17处首批上榜省级保护名录的优秀近现代建筑,从一砖一瓦中窥探这个城市中的那些人,那些事,那段岁月……
螺珠巷
对于不熟悉西街老城区的人来说,螺珠巷是一个不太容易找到的地方,这其实是一截连接在帽巷南端的小巷。只要你站在两条巷子连接的地方,就能很容易地看到两排灰色高大的叶氏华侨洋楼了。
这两排洋楼共有三幢,看似孪生,前一后二排列,各自占地约300多平方米,均为两层,楼上楼下各四房二厅,为钢筋水泥结构。左后楼的主人叶国宣今年已经72岁了,他说,这些洋楼是他的父亲叶学赋兄妹几人在70多年前从海外汇钱给他的祖母买地建起的。
叶氏本是南安金淘人家,叶学赋的叔父在17岁时到了南洋谋生,随后带动兄弟几人先后到印尼发展,到叶学赋这一辈到达印尼时,叶氏家族的茶叶生意已经做得顺风顺水了。1934年,叶学赋和其哥哥叶盖均从印尼寄回一笔钱回来,委托母亲在泉州城买地置业。叶母通过律师介绍看中螺珠巷的地块后,叶学赋的堂兄叶燕听和堂姐叶起两家也分别决定在其房前、房右一同买地建房,而介绍他们买地的傅姓律师也将叶燕听家右侧的地块买下,在三幢洋楼旁建起一所同样风格的平房。
洋楼是请惠安的一位师傅主持建造的,高大方正的骑楼依然牢固,其独特的建筑样式也与同时代其他华侨别墅洋楼鲜有雷同。是借鉴了当时印尼民居的样式,还是惠安师傅设计的杰作?在洋楼里生活了60余年的叶国宣并不清楚,“只记得洋灰、水泥是从菲律宾运回来的”。
八角楼
谈起泉州西街510号的八角楼,西街周围的市民耳熟能详。该处被入选为“全省第一批优秀近现代建筑”之一,有关部门将为它划定建筑范围保护线:北面30米,南面至究史巷,东面至泉州房屋管理所,南面至西街道路红线。
走进清幽静谧的小巷,记者发现八角楼院子的门一般都敞开着,这是一座经历73年沧桑岁月的建筑。走进院子,里面的布置令人有些诧异,外面和里面完全两种风格,这座八角楼的前大门是典型的西式风格,但里面依旧是遵循泉州古大厝的格局来建造的。
该处不仅继承了传统装饰技艺,而且熟练地运用了外来的装饰工艺,建筑轮廓错落有致。“我们的建筑是中西合璧。”住在洋楼里的汤大伯说道。
汤大伯是八角楼建造者的侄子。八角楼的建造者名为汤文景,年轻时和汤大伯的父亲等三个兄弟到印尼做生意。成为华侨后的汤文景返乡后,想为家乡建设做点贡献,就在这里盖起了八角楼,面积达到300平方米。
本来汤文景还要在其北面再盖一幢,但终因抗日战争爆发而未能完成,后来汤文景回忆起觉得很可惜。现在这处洋楼的院子也新建了一些建筑,投入钱财、精力非常多。这里主建筑用的“清水砖”,是请人到泉州七城门的各个瓦窑去精挑细选的。
八角楼,顾名思义因其主体建筑是八面而得名。当时算是整条街最气派的洋楼,以致旁边的小巷都被称为“洋楼巷”。
现在八角楼大部分已经被遮掩在繁枝茂叶里,我们只能看到正门有两个瘦高的荷兰风格的柱子将其撑起,但丝毫没有失去它的独特风格。可惜的是,楼房外部的一些装饰物后来遭到破坏,大楼门前本来有个大铁门,但后来被拿去炼铁。
大门门肩上镌刻着“勋卿世第”四个大字,意味明清时代汤家多出为官之人才。这是汤文景老先生请当年泉州有名的书法家曾锦仲老先生所题,边联是请当年同一时代的书法家陈仲锦所题的“依圣里傍义城宏兹峻宇,背清源面紫帽选而中山”。虽然历经近一个世纪,但是字迹仍清晰可见,没有丝毫破损。最有特色的当属荷兰风格的窗:窗罩的安全铁网不是直接焊接,而是先在铁柱钻洞,然后再用烧红的铆钉钉上去,把铁柱衔接起来,据说这是仿当时铁画家汤天池的风格。
拾级而上进入楼内,八角楼的内部结构跟泉州普通的古大厝没两样,楼梯、灯饰、墙壁都是闽南风格。记者顺着扶梯走上天台,楼顶有一个石砌的亭子巍然立在中央,柱沿是仿竹子的式样雕琢而成的,整体看起来成六角的形状,故名曰六角亭,在当时是用来观景纳凉用的。
八角楼主房檐上刻着两只狮子和一只老鹰的浮雕,后来遭到破坏,不过我们仍然可以从汤老伯的描述中和残留的痕迹中,想象着这些雕塑的精美。
八角楼经过这么多年风雨,外形几乎没有什么变化,在大树浓荫中若隐若现的,较其他建筑物,还能体现出它那与众不同的建筑风格。现在的年轻一代都搬离这里,现居住于此的基本上都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他们都希望这些有浓烈文化特色的建筑物永远地保存下去。
洲紫新筑
走在泉州西街上,“西街116号”这个门牌所在的一扇小门,很少会引起人们的注意,只有细心者才会发现小铁门上的一方石匾,上刻“洲紫新筑”。
“洲紫新筑”原为粘姓府第,1912年菲律宾华侨宋文圃购买改建,1915年完工。据了解,作为旅菲爱国华侨的宋文圃,曾任培实、培英、培元、西隅等中小学校校董职务,在泉州置有多处产业,1951年起,宋家陆续无偿捐赠给政府使用的产业有原武警支部、幼师及其附属幼儿园等用地。
由宋文圃在粘氏旧厝原址上改建的“洲紫新筑”,临街大厝为三开间双护厝,建筑面积千余平方米,有大小房间40间。厝外有石埕百余平方米,是典型的闽南传统建筑风格。临街大门上的“洲紫新筑”,系勾勒赵孟 遗墨而刻。正屋大门匾书“花萼相辉”,东扇门书“题杏”,西扇门书“赋梅”。大门两侧开两小门,东门书“凤毛”,西门书“麟趾”。站在大门前侧头便见开元寺东塔,而大门上的一副对联则道出了“洲紫”的个中含义:“洲水一源流芳荔圃,紫云双塔辉映棣华”。整座大厝雕梁画栋,内外随处可见有瓷雕、木雕、砖雕等,即便大多破损也依然可见其精美之至。
古大厝后为双层洋楼,三房二厅二角间,外观为西式洋楼,内部结构为中式古厝,一楼正门上清晰可见“1915”字样。建楼时木料全部从菲律宾运来,原拟建钢筋水泥楼,因战乱不能运入,改为砖木结构。与前面的古大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栋洋楼历经九十余载岁月沧桑,后期因无人居住而年久失修,现已为危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