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泉州天后宫在哪里_福建泉州天后宫好玩吗
发布时间:22-03-01
浏览:1841
殿顶筑九脊重檐四面落水的歇山式,正脊是天后殿至高点,两端五彩瓷型双龙戏珠,造型精美,光泽鲜艳,表现整个大脊龙的至高题材,四岔脊头组合凤凰图案,对应大脊成龙凤呈祥,背面作人物故事,配以龙凤、麒麟,玄武、双虎、体现了吉祥如意,庆贺长寿的象征,为闽南建筑艺术之一绝。
东西两廊及两轩和寝殿
东西两廊及两轩和寝殿,均由国家文物局立案拨出专款依!日复原修缮。东西两廊原置配神二十四司,现改为闽台关系史博物馆陈列室。寝殿又称后殿,地势比正殿高出1米多,两侧突出部位设为翼享,左右斋馆。整座殿字系明代大木构建筑,屋盖为两坡面的悬山楔,面阔七间,35.1米,进深19.8米,高8米许,木质梁架粗大古朴,大木柱置于浮雕仰莲瓣花岗岩的圆形石础之上,殿前檐柱保存一对十六面青石雕的元代印度教寺石柱。估计是明代翻修时称置。柱上接木柱,刻有楹联“神功护海国,水德配乾坤“。正面原有悬挂明代大书法家张瑞图书“后德配天”的横匾,目前正在修建中,属国家木构建筑之瑰宝。
闽台关系史博物馆
建置于宫内的闽台关系史博物馆是反映祖国大陆(福建)与宝岛台湾历史上渊源关系的专题性博物馆。馆内收藏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民俗文物,近期已举办“闽台民间艺术展”、“泉州古今字书展”、“闽台民俗风情摄影展”等展览。
“妈祖”称号的由来
“妈祖”是泉州及闽南一带对“天上圣母”的俗称。原来,泉州民间对女性神佛都称“妈”,如“观音妈”、“七娘妈”、“奇仕妈”、“夫人妈”,甚至对于行使神职的巫女,也称为“圣妈”。並且对于这些神和巫,不论其婚否,不论其形像是年高的老太婆或年轻的少女,都一概称为“妈”。况且,妈祖林默娘在世时也行使巫女之事,更是名符其实的“妈”了。至于“祖”字,泉州民间对于至尊神的称呼,则加一个“祖”字。如佛教至尊的释迦如来、三世尊,就概称“佛祖”;道教至尊的玉皇上帝,就称“天公祖”。妈祖形像是一副皇后打扮,大约认为也是至尊的女性神祇,所以就加上一个“祖”字而称为“妈祖”。意思是各种“妈”的至尊。而且从语法构词的性质来说,“佛一祖”、“天公一祖”、“妈一祖”都是一样的构词。此除外了“观音佛祖”而外,就再也没有什么神祇享有“祖”字的称号了。至于仙家的“祖师”,民间则概称“仙公”、“仙祖公”,构词性质也不一样,不能同列而论。实际上,民间所奉的仙很少,更谈不上认哪个仙是至尊,如大名鼎鼎的“太上老君”,民间反而很少奉祀,甚至不了解。
泉州民间对于“妈祖”的称号,既实际又谨慎。因为妈祖终其身是姑娘之身,所以民间又称她“妈祖姑”、“妈祖娘”,既亲切又明确。
历史沿革
宗元时代,泉州成为世界贸易港之一,元政府为了发展海上贸易,于至元十五年(公元1278年),下诏“制封泉州神女护国明著灵惠协正善庆显济天妃。”明永乐五年(公元1405年)出使西洋太监郑和,奏令福建镇守官重新其庙。此后朝廷节遣内宦(太监)及给事中行人(对外使节)等官,出使琉球、爪哇、满刺加等国,率以到庙祭告祈祷为常,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少监张谦出使渤泥(今加里曼丹岛文莱一带),从泉州浯江(顺济桥一带称浯江)启航,“实仗神庥”,归奏于朝鼎新之,改宫号为“天妃宫”。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施琅征海,师次于此,“神涌潮济师”、“有助顺功”。敕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天后“,后易宫名为“天后宫”。康熙二十四年,钦差礼部郎中雅虎来宫致祭。雍正元年(1723年)御书匾额“神昭海表”,今悬挂于殿中,乾隆后历代有重修。现在建筑群还保存宋代构件和明清时代木构建筑,是海内外同类建筑中规模较大规格较高、年代较早、而著称于世的古迹,1987年由国家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